城市智慧物流規劃已成為數字化時代我國城市物流規劃的重要內容。“時空分野”,以共享、均衡的理念規劃引導城市各類物流資源在時間、空間層面的合理充分利用,將傳統物流需求場景進行解構,以實現城市智慧物流的規劃思路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
“時空分野”創新城市智慧物流模式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在信息技術革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智慧物流能夠大提升區域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已經成為各級物流專項規劃的重點內容之一。
2022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同時,《規劃》明確了“加快物流數字化轉型、推進物流智慧化改造和促進物流網絡化升級”的重點任務。
智慧物流是由智慧平臺及其算法驅動的物流系統,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城市智慧物流規劃的一個重要思路是,充分利用智能和平臺提供的“供需快速對接、監管彈性響應、全程在線監控”特征,實現對城市土地、道路等公共物流資源限度的“共享”或“分時租賃”。
城市是物流需求集中、時空資源緊張的要素聚集區域,需要在中央智慧系統的調度下實現物流資源的“時空分野”設計。所謂“時空分野”,即以共享、均衡的理念規劃引導城市各類物流資源在時間、空間層面的合理充分利用,將傳統物流需求場景進行解構,實現城市智慧物流的規劃思路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
當前,城市物流對各類資源的利用處于不平衡、不充分狀態。在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下,城市“物流大腦”公共平臺或企業自身的物流信息對物流作業實時數據的處理能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物流公共資源利用效率創造了新的契機。潮汐化、分時化、立體化、多能化利用物流資源等已經成為智慧物流“時空分野”設計的重要著眼點。
時間資源分野的“兩大優勢”
基于智慧系統的時間資源分野利用,既可提升城市夜間閑置路網和運力資源的利用水平,又能借助潮汐分時管理提升物流資源的日間利用水平。
由于人口規模龐大,中國大型城市的道路交通資源往往偏重城市客運,許多超大城市都選擇在早晚高峰之間對進入城市市區或中心區的貨運車輛采取較為嚴格的限行措施。為規避日間的貨車限行,在面向商超、飯店、賓館等B端商家的配送物流領域,一些物流企業采用了一定程度的“晚配”服務,即在商超的營業時間范圍之內的晚高峰后進行配送服務。
在城市智慧物流規劃中,充分利用夜間無限行的路網和運力資源,在商體閉店后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夜配”物流,對緩解城市擁堵、降低物流企業日間服務壓力和充分利用夜間閑置運力資源等都具有現實意義,也為城市智慧物流規劃提供創新思路。夜配物流的規劃思路可嘗試在4個方向展開:一是利用城市閑置設施空間改造前置倉,建設有人或無人值守的收貨站;二是夜配需要配合末端產品交付流程的簡化;三是在夜間更大程度開放無人交通工具應用;四是面向C端的快遞企業可以嘗試夜間遞送包裹,并由驛站或代收點夜間收貨,轉天由客戶完成包裹快遞的自取自提。
值得注意的是,夜配模式需要城市物流企業改變傳統作業節律,并可能需要在夜間臨時收貨后增加轉天白天的“二次配送”作業需求。同時,夜間作業還需注意裝卸等物流作業的噪音控制,防止擾民。
由于城市物流作業集中在日間時段,依托智慧物流平臺,提升日間時段物流公共資源的共享共用,則成時間分野設計的另一大重要優勢。
利用智能終端實施中心城市“一路一策”的“潮汐路權”管理。在城市政府管理部門的物流信息平臺指引下,城市配送車輛安裝車載導航終端。由政府部門針對道路通行擁堵的歷史數據,對每條公路實施“細顆粒度”的分時路權計劃,并將信息實時下發到車載導航終端,避免現有很多城市對物流車輛實施的“一刀切”的中心城區禁行政策,不僅提升城市公路的分段時間利用效率,也提升了城市物流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水平。
利用智能終端實施城市商業區的“潮汐車位”管理。主要解決城市配送過程中存在的到店配送“停車難”問題,即小型貨車在送貨到達后,往往將車臨時停在人行便道、機動車道旁,如果卸貨時間較長,容易造成堵車、罰款等問題。基于城市物流信息平臺,可參照歷史數據劃定部分“潮汐車位”,“潮汐車位”在道路通行高峰時禁止停車,在非高峰時間可臨時停車,并根據配送實際需求的合理時間范圍限制停車時長。“潮汐車位”可以提升對城市停車空間的利用。
空間資源分野的“三大場景”
基于智慧系統的空間資源分野利用主要用于三大場景:一是開發布局管廊、隧道等地下物流新模式;二是完善管理機制,探索“低空物流”應用;三是探索城市公路物流車道空間優化利用。
目前,地下物流已初步應用于一些場景,包括港口到城市的集疏運,高頻生鮮產品的配送等。綜合需求場景與供給能力,地下管廊物流與城市物流的細分場景需求相對匹配(如下表所示),適用于單次訂單批量較小、需求頻次較高的城市消費品物流。然而,地下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較高,參照雄安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物流規劃的初步測算,每公里建設成本可達7000萬至1億元。因此,地下物流在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和網絡覆蓋優勢,需要規劃人員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在需求能夠有效支撐的前提下進行探索應用。
(注:B端為Business Terminal簡寫,一般指商業需求主體,包括商貿零售、餐飲等;C端為Customer Terminal簡寫,一般指家庭或個人需求主體。)
低空物流體系中,通過低空軌道、高架橋等通道搭建的物流體系具有高成本、低適應性特點,對城市貨運的適用場景較少。中低空無人機配送是當前城市低空物流探索的主要方向。當前中國無人機物流應用大都集中在人口密度低、道路基礎設施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城市低空物流方面處于探索起步階段,相關案例少。
規劃設計城市中低空無人機物流體系需做好6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空域規劃、提升城市民用空域容量,加快物流無人駕駛航空融入空域體系;二是完善民用空域申請批復管理、無人機設備管理、“飛手”和安全員認證管理等法規制度,形成低空物流安全規范運營的監管體系;三是利用“物流大腦”建設具有全程監管能力的系統平臺,可能包括基于虛擬電子圍欄的航線管理系統、全程運營監控和預警管理系統等;四是加強與地面資源的協同,如打造適用無人機降落和卸貨的快遞自提柜,樓宇收貨系統等;五是形成的作業標準、質量基礎設施與應急處理制度;六是采用“試點推行、逐步擴展”的原則穩步推進城市低空物流應用探索。
地表公路物流仍是當前城市物流的主要載體。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合理規劃建設或改造城市道路空間也是城市智慧物流規劃需要思考的問題。除基于“一路一策”的“潮汐路權”時間分野管理之外,可從空間分野視角優化城市貨運路權。
規劃設計地表公路物流的思路包括:一是在物流園區、產業園區、單位社區內部相對封閉的道路場景推廣L4級包裹和外賣無人車配送;二是在有條件的開放道路設立無人駕駛道路或車道。將自動駕駛貨運(甚至包括客運)車輛與其他車輛分離,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包括無人駕駛車輛在內的全部車輛的安全性,也有利于簡化事故安全責任劃分認定,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無人駕駛設備的相對技術難度和運營成本;三是在低車速限制(如<20km/h)下,可允許末端包裹配送小車在人行道通行,或在機動車、自行車道之間劃定包裹外賣無人車車道;四是無人車道可以突破傳統車身寬度設計,采用與單個標準托盤(如1200mm×1000mm)、小型集裝箱、包裹自提柜格口適配的瘦長型設計,從而縮短車道寬度。
總而言之,“時空分野”可進一步應用于物流企業的資源要素開發和運營中。理論上講,許多企業資源要素,包括土地、倉庫設施、車輛、人員、資金、數據、知識產權等,都可從“時空分野”視角來探索分時化、共享化、多元化的利用思路。例如設備的分時租賃,倉儲空間共享共用,從業人員的多能化和零工化,共同配送體系下的資源整合等。因此,“時空分野”的設計思路存在進一步完善和可擴展的空間。
由于城市物流資源標準化程度低,不同城市的基礎條件、市場情況千差萬別,城市智慧物流若以“時空分野”理念來創新。在規劃設計上需綜合考察實施成本和收益,避免過度超前、不切實際和不可持續的方案,并注意合理規劃留白用地;在項目實施上需因時因地制宜,提升落地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實施效果。(文/焦志倫、吳學凱、于諾賢)